山打根是马来西亚沙巴州第二大城市,也曾经是沙巴州的首府,这座城市不大,只有40多万人口,生活节奏平缓而悠闲。早年有许多香港人来到这座城市做生意,这里也被称为“小香港”。
森森水上屋是在海中搭建的一片房子,当然,这里不是富人区,房子相对比较简陋,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旅游观光景点,来这里了解当地普通人的生活方式。
当地人非常友善,见到带着相机的游客都会报以微笑,不会拒绝拍照,也有不少华人生活在这里,在这些小巷子里还隐藏着许多特色美食。
水上屋五颜六色,大都色彩鲜艳,从房屋的颜色就能看出来他们是华人还是菲律宾人或者来自其他的族群。
孩童在小巷子里玩耍,略带羞涩,目光清澈。
如今的水上屋居住条件已经大为改善,有固化的水泥路面,许多人家中还有一个客厅,摆放着鲜花,也有各种家电。
早先他们都是靠出海打渔为生,每家都有小船,如今还有许多人家依然出海打渔,每天早上这一片水上屋很热闹,远远地听见小船马达声响,渔民满载而归,刚刚打上来的鱼被顾客抢购一空。
森森水上屋面积很大,这里生活着数千人,是一个庞大的社区,在沙巴州的好几个城市都有类似的水上屋,生活简单而又快乐。
条件好一点的人家就在自己家里做生意,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很多当地人也喜欢来这里品尝特色的小吃。
一艘小船靠岸,渔民把刚刚捕获的鱼丢到岸上,旁边餐厅里的食客早已等候多时,第一时间挑选自己满意的海鲜到饭馆加工。
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来到森森水上屋吃一次早餐,餐厅就搭建在水上,透过脚下木板的缝隙看得见海水。
弹弓面是当地特色小吃,面弹弹的配上一大碗海鲜,价格不足十元,更有当地特色的皮蛋饺,馅料用皮蛋和虾肉做成,美味无比。此外,在马来西亚一个小城,大部分都是华人,到处都华人美食!
(图源:Kura-kura)对于许多游客来说,这座位于霹雳州怡保市以南约40公里左右的 金宝(Kampar),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低调小城镇。但对于经历过二战的老一辈人来说,这座看起来平平无奇,又低调的金宝却于二战时期经历过战火的肆虐。金宝见证了当年马来西亚的历史,也留下了许多当年的历史痕迹。
(图源:Cameronhighland.net)“Kampar”这个名字据说源自于粤语的发音—— “金宝”,意思是 “珍贵的黄金”, 这也印证了当年这里储存的大量锡矿资源。
19世纪末近打流域的锡矿田(图源:Tin Mining Museum)马来西亚霹雳州的 “近打流域“(Kinta Valley)历来是世界上产锡最多的地区,这座山谷是由霹雳州的 ”近打河“(Sungai Kinta)形成的,它其实是 Sungai Perak(霹雳河)的一条支流,流经 Keladang山脉和 中央山脉(Titiwangsa)。
后来便形成了沿暹罗——马来半岛锡矿带最大的锡矿田了。
近打锡矿博物馆(图源:Tin Mining Museum)金宝开埠于1887年,在19世纪末,金宝、怡保、吉隆坡是马来西亚最重要锡矿采矿区。从在1891年被发现大量的锡矿资源后,此处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福建,海南,广东的客工到此谋生。因此,金宝的居民以华裔为主(约90%),是华人主要的聚集地区。
19世纪末矿工(图源:Tin Mining Museum)至今,金宝依然是马来西亚主要的华人聚集地,根据马来西亚的资料显示,霹雳州的近打县,金宝县,怡保和太平依然是以华裔人口居多。粤语是当地华人的主要语言,除了金宝,吉隆坡,关丹,太平的华人也主要以粤语为主要交流语言。
19世纪末矿工(图源:Tin Mining Museum)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座充满着华人客工的离乡背井的故事的小城吧!
金宝街道(图源:Trekearth)探索金宝的古建筑物想探索这座低调的小城,并不需要任何地图,或旅游攻略,这是由于金宝只有两条主干道。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