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一位霸气辍学生 18岁时父母20千帮买一间店 如今创出一片天 身家30亿
2023/02/17

一个人要多努力才能实现当年吹过的牛?

18岁高中辍学生,开士多店挣得第一桶金。

34岁,他想要另一个开始,进入完全陌生的色母粒行业,面对员工,他夸下海口:白色母粒我们要做到行业第一!

16年后,当初吹过的“牛皮”没有破灭,反而被无比真实地实现了——他的产品成功实现进口替代,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创办的公司是目前国内白色母粒产量最大的生产企业,并成为行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

美联新材董事长黄伟汕接受全景商学院专访

如今,现在,美联新材市值高达90多亿元,黄伟汕持股33.94%,股票市值30.78亿元。张盛业、张朝益、张朝凯也还在前十大股东之列,父子三人股票市值合计19亿元。2021年,黄伟汕曾以21亿身家第一次登上胡润富豪榜,位列第2690位,看来今年他的排名要上升了。用“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来形容黄伟汕家族,可能不那么恰当,但正是潮汕人有钱一起赚的思维,才让家族都登上了事业顶峰。

18岁闯荡社会 士多店挣得第一桶金

黄伟汕出生在潮汕一个普通的家庭,父辈家族在解放前是经商的。可能是受家庭的影响,他很小就很有生意头脑。18岁高中毕业后,黄伟汕决定不再继续学业,到社会上闯荡。

由于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父母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了2万多块钱,帮他在汕头市华侨大厦对面买了一个门面,开起了士多店(沿海一带称杂货店为士多店,即英语store),卖起了一些日用品。他和妈妈、妹妹吃住都在店里,起早贪黑,每天开店超过16个小时。由于用心经营,小店效益还不错,他不到两年便还清了欠款。

黄伟汕在士多店的经营过程中就展现出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发现,当时很多商场有海味干货购物券,国营企业又没办法采购这些购物券,他就送货给商场,再为商场代销购物券。这一招为小店带来了不少收入。

潮汕地区华侨很多,而华侨大厦又是华侨的集散地。慢慢地,黄伟汕又发现了商机:华侨们回乡看望亲戚会带一些礼品,而返回海外临走前又喜欢带一些家乡的土特产,比如香菇、木耳、虫草、海味等等送给国外的朋友。于是,士多店慢慢朝海味店转型。

靠着勤劳和不断拓展的精神,黄伟汕的海味店生意越来越好。到2000年的时候,虽然店里只有两三个员工,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000万元,他自己也有了一定的积蓄,为后来美联的成立积累了启动资金。

34岁,他想要另一个开始

色母粒是一种新型高分子复合着色材料,色母粒着色是目前主流的塑料着色方法。而在2000年左右,色母粒行业基本上被欧美大企业垄断。当时香港工业发达,黄伟汕有一些亲戚在香港从事色母粒行业,黄伟汕去亲戚工厂参观的时候,发现这是个巨大的商机:香港这么小,这个行业就能做这么大,何况在那么大的内地市场?

回家后,黄伟汕就对妻子说:“海味不干了,我要做色母粒!”尽管跨度巨大,黄伟汕还是果断放弃了经营了将近17年的海味生意,和舅舅一起出资成立了汕头市美联化工有限公司(美联新材前身),开始进入色母粒行业。

美联新材的彩色母粒、白色母粒、黑色母粒和功能色母粒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大量外资涌入中国,大批代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东南沿海涌现出很多来料加工企业,对色母粒这种材料需求旺盛。当时美联买了一台双螺杆的机器,开始生产白色母粒,并同时做部分代理业务。

从海味店到高分子复合着色材料行业,跨度非常大,一切都要重新开始。“那时候,我既是技术,又是销售。在内部我跟着技术人员学习,生产、机器的摆放,都全程参与,成了一个土专家。对外,我跑工厂,注塑厂、吹膜厂,挨家挨户地去找客户。客户的需求我会回来跟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再去改进技术。”黄伟汕回忆道。当时,工人两班倒,而他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一直都在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美联化工第一年就有三百多万的销售,到第二年翻倍到六百多万的销售额。

夸下海口 要做行业第一

2003年,美联化工成为中国染料工业协会色母粒专业委员会会员企业,黄伟汕代表公司去海南参加当年的年会。会后,黄伟汕对手下人说:“白色母粒我们能做到全国老大!”当时大家都不相信,很吃惊地问:“老板,你怎么能夸这个海口?”

其实黄伟汕并不是信口开河,他有自己的判断。在色母粒行业年会上,经过交流沟通,他认识了很多同行,发现这个行业里的公司很多,但大家都容易满足,小富即安。

“当时很多人的想法就是能做就做,不能做就算了,赚到钱之后就存起来,不愿意继续投资。大家过着滋润的生活,没有奋斗拼搏的精神。而色母粒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在这种对比下,黄伟汕看到了美联新材的前景,“在这个行业里绝对大有可为。”

回去后,觉察到商机的黄伟汕推掉了所有的代理业务,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生产经营上。他和团队参加行业技术交流会,向同行学习,向材料供应商学习,向机器生产商学习,还加大投入,从外资企业引进有经验的人才,慢慢摸索前进。

到2005年的时候,美联新建了工厂,积累了一批客户,还花重金购买了合资企业生产的大型双螺杆机器,产能一步步提升,企业逐渐有了一定的规模。

巨资引进的设备竟不会使用

虽然公司经营逐渐步入正轨,但技术门槛尚未突破,业务还停留在国内低端市场,对于高端领域,美联依然没有发言权。好强的黄伟汕决心打破这种局面。

“2003年之后,我就确定了一个方针,以质量为核心。哪个产品不稳定,我们就改善哪一个,一步一步完善。”到2009年,一些新产品质量有了明显提升,接近进口产品水平。但要真正实现进口替代,产品的稳定性还不够,因此销售之后不时会收到客户的投诉。色母粒产品的工艺会随着设备的升级不断提升,黄伟汕意识到,一定要用最先进的设备。

2011年,美联新材花了1200万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色母粒生产线。然而,新机器到货时,满心期待的他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烦:花大价钱买了机器竟不知道怎么用。

从普通设备到顶尖设备的差距太大,机器配套系统跟不上,工艺、技术人才达不到要求。加上国内使用的材料和国外的有差异,机器出现了水土不服,生产出来的东西都不合格。

这可愁坏了黄伟汕,他夜里焦虑担心,睡不着觉,经常半夜两三点去工厂,看看有什么问题可以帮忙解决。通过向设备厂商、其他国外同行学习,工艺的调整以及引进人才,技术和生产团队不断的攻关、磨合,花了接近半年的时间,设备才能够正常的中试。过了整整一年,终于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

而在这一年中,黄伟汕备受煎熬,这台被寄予厚望的新设备一年内生产了500吨的次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