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马来西亚华人,从小工做起成为当地名厨,去中国工作2年,发现当地工资真高
2022/11/16

我叫唐丁强@马来西亚东哥,80后,马来西亚华人。

我是马来西亚第四代华裔,因为只喜欢说中文,所以成绩不好,初中毕业就走向了社会。

为了拥有一技之长,我选择了厨师。没想到,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20年,从默默无闻的小厨师,成为了今天略有小成的马来西亚名厨。

曾帮助餐厅从1家发展到12家,最后成功被香港上市公司收购。而我也有幸来中国工作过几年,薪资比一般厨师高很多。

后来,有幸结识了厨艺大师甄文达先生,应邀参加了成都美食节。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感慨良多,如今很期待再回到中国发展。

(我登上杂志封面)

我的祖爷爷是福建福州人,当年跟随同乡一起“下南洋”讨生活。

那时候很多“下南洋”的人,都在橡胶园中打工,干着劳累的体力活。但是我祖上却在当地开了一家咖啡餐馆,主营咖啡和一些面食。

当时生意不错,所以我们家在当地也算是个小康家庭。不过,后来餐馆没有延续下来。

1983年,我出生在砂拉越州诗巫市,成为了第四代华裔。砂拉越位于东马,是世界第三大岛屿—婆罗洲岛上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域。

五岁左右,父母就去了吉隆坡打工,我是奶奶和外婆带大的,在中国可以称之为“留守儿童”。

但是我的童年却不悲惨,我们家在当地算是一个大家庭。叔叔、伯伯们都在一起生活,长辈们对我也非常疼爱。

(小时候我和爸爸在动物园)

可是,我的学业却一塌糊涂。因为只喜欢说中文,马来西亚文和英文很不擅长,所以功课也不好。正因为如此,平时我只跟华人来往。

马来西亚的基础教育,小学6年制,初中5年制,一共11年。与中国差不多,也是免费义务教育,大约只有几百块钱的学杂费。

但是我的成绩不理想,所以读完初中之后,就准备踏入社会了,跟几个小伙伴商量着去学一门手艺,未来也好有吃饭的本事。

小时候常听爷爷说,福建三把刀,一把是理发师的剃刀,一把是裁缝的剪刀,一把是厨师的菜刀。所以,我对此一直心生向往。

想过做理发师,又担心剪不出成绩,做裁缝又担心跟不上潮流,最后还是选择了祖上的立足手艺--厨师。

(初入厨房时)

因为厨师不需要跟别人有过多沟通,纵使对方不会说中文,问题也不大。而且未来也可以自己开店做生意,养家糊口不成问题。

于是2002年,我去了吉隆坡学艺。一开始学的是入门课程,六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

紧接着就打算找酒店实习提升,当时正值马来西亚新年,当地一家法国餐厅正缺人手,没费多少周折就应聘成功了。

刚进后厨的前三天,因为主厨请假不在,我并没有意识到,后厨的日子会有多难。当时主要做各种简单食材的准备工作,虽然餐厅很忙,但我的工作很轻松。

可是主厨回来后,我才感觉陷入了地狱。因为每天都很忙,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没有师父单独指导你,做错了就要挨骂。

(当时在连锁餐厅)

后来,我开始负责烧烤部分,结果有一次不小心把手烫伤了,皮都烫掉了一层。主厨却过来跟我说:“你先把该烤的东西烤完,然后再告诉我你有多疼。”

我听后心酸不已,随即鼻头泛酸,最后忍痛干完了手里的活计。

其实不只是我,有一次同事切菜切到手,鲜血直流,但他只是简单止了止血,就缠上厚厚的纱布,继续干活了。

曾经的疼痛,随着伤疤好了,也便忘了。但是因为不太会说英文、马来文,却时常被人嘲笑成哑巴,那种心理创伤才是最难熬的。

他们甚至打赌,赌我很快就会离职。为了不被主厨骂,也不想被同事瞧不起,所以再苦再累,我都一直在坚持着。

(参与电视节目的拍摄现场)

没想到做满三个月时,主厨突然过来跟我说:“继续加油,好好干,看好你。”

就这样,我得到了认可。两年后,同期的很多同事都离职了,而我始终在这里坚持着。

当时也有人想挖我去别的餐厅,但主厨找到我说:“你认为自己的厨艺已经学到90分了吗?如果你只是学了一半,就盲目跟随别人跳槽,那么以后你永远都只有一半的水平。”

我深知自己还没有达到顶级大厨的水平,自然不敢回应。这时主厨郑重地对我说:“只要你肯吃苦,肯学习,我会尽力去教你。”

真的很感激主厨,不仅因为他对我的认可,更因为他后来真的教会我很多。做厨师的20年,基本都是靠主厨当初教的东西,去做进一步精进。

(参加厨艺活动)

我在这家法国餐厅做了四年,每个部门都待过。所以,不仅厨艺进步得很快,还学到很多管理协调方面的东西。

但是为了学好不同种类的厨艺,拥有更多经验,后来我还是离开了这里。2006年,来到一家连锁餐厅。

其实,这家餐厅原本只有一家,我就是当时的厨师。因为我厨艺尚可,做出的饭菜口味好,生意变得异常火爆,没多久就开了分店,后来竟陆续开了12家。

26岁那年,我被提升为主厨,负责餐厅菜品研发及口味搭配。后来因为生意好,被香港一家上市公司收购了。

所以,2011年我有幸来到中国。当踏上香港这片热土时,才知道一座城市可以繁华到如此程度。

而且这里既有青山,又有碧海,空气清新,环境洁净,感觉特别舒适。

(办了一期讲座)

后来,分店又开到了广东的东莞、深圳、广州一带。于是我开始常驻这边,也真切体会到了家乡的感觉,因为我的根也在这里,在中国。

我有种落叶归根的感觉,再也不必担心自己不会说马来语了,因为这里根本没人在意。我开始变得更加自信随和,和同事相处得也很愉快,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想想自己以前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经常因为沟通不顺,导致脾气火爆,连个愿意搭伙的朋友都没有,结果经常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

为了不被骂,我做事总是仔细再仔细,避免出现任何一点纰漏。久而久之,反而做得游刃有余。那时我很少有社交活动,更没有特别的爱好,平时就喜欢默默钻研厨艺。

(参加户外活动)

中国有一个成语叫“庖丁解牛”,意思是熟能成巧。我想我的厨艺之所以进步快,就是源于专心和勤奋吧!

所以成为主厨后,我经常对员工说:“趁年轻,一定要抓住时间,好好提升自己,才有机会升职加薪。”

我带过很多徒弟,每一个都用心去教。这也是我成为主厨后,受人拥戴的原因之一。

平时在后厨,我也被称为“魔鬼主厨”,但是我手下的团队不仅干活仔细认真,而且单独揪出来一个,也可以独当一面。

记得那年11月11号,餐厅准备在马来西亚槟城开一家分店,12月在马来西亚的沙巴和新加坡等地,也将迎来新店开张,各个分店的老板都希望我能前去助阵。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