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嘉盈@嘉盈Bowie,第6代马来西亚华裔,现在是快乐的中国媳妇。
爱情是什么?嫁给没房没车的农村小伙会幸福吗?我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但妈妈给了我无限的温暖与爱,让我在谋生谋爱的道路上非常勇敢。所以当我在网络世界与中国农村小伙相遇的时候,我就认定他是那个对的人。
为了跟他在一起,我奋不顾身跨越3500公里飞到中国,赌上了自己后半辈子的幸福。
(我老公是不是很帅)
1996年,我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吉兰丹,有一个大我两岁的哥哥,爸爸妈妈靠做小生意养家,所以家庭经济条件很一般。
据说我的祖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跟随广东、福建一带的百姓,一路颠沛流离逃亡到马来西亚的,也算是最早的马来西亚华人。他们想通过“下南洋”谋取更好的生活,就以“新客”的身份在马来西亚扎根了。
据史料记载,1895年-1927年,32年间有600万以上的华人进入马来西亚,华人数量在马来西亚占总人口的1/3。在以往的历史中,华人在马来西亚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可以说,没有华人就没有今天的马来西亚。
(我小时候唯一一张照片)
我生活的吉兰丹位于马来西亚东海岸,与泰国接壤,面临浩瀚的南中国海。虽然这里的华人在饮食和习惯上有所改变,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却代代相传。
先辈们一直以各种方式努力不让中国文化丢失。所有的华人家庭,在家里都是说家乡话,马来西亚华语是这里的第三大语言。华裔最少会4种以上语言——粤语、闽南语、客家话、潮州话......
爸爸妈妈的祖辈们都是普通人,生活很艰难,所以到爸爸妈妈这一代也一样。在我的记忆里,家里一直都是在做大排档,只不过以前是爸爸妈妈两个人一起做,后来就变成了妈妈一个人。
(我的中学证件照片)
印象中我4、5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经常吵架。不知道是性格不合,还是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缘故,反正家里天天是硝烟弥漫。
到我8岁那年,他们大概吵累了,就选择了分开。我和哥哥跟着妈妈继续在吉兰丹生活,爸爸去了马来西亚的另一座城市-柔佛。
爸爸和妈妈分开的第一年,还会主动给我们抚养费。可从第二年开始就再没有给,妈妈因为不愿意见到爸爸,也没有去要过。一个单身母亲带着一个8岁,一个10岁的孩子,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每天凌晨4点多,妈妈就起床开始收拾,我可以多睡一个小时,然后和妈妈一起出发。到了摆摊的地方,和妈妈待到6点多,她再送我去学校。
(我们是快乐的一家三口)
假期的时候,就整天陪妈妈一起出面摊,所以我从小就知道,我花的每一分钱都是妈妈一碗面、一碗面煮出来的。小时候的日子虽然很艰苦,但是妈妈给与我们的爱足够温暖,所以生活过得很快乐。
马来西亚学校的作息时间是每天早上7点到下午2点,中间有两次休息时间。
从上中学开始,我每天放学,3点准时去手机店做兼职销售。然后等10点下班以后,再走30分钟去面摊帮妈妈收摊,11点我和妈妈再一起回家,数年如一日。
妈妈一个人担起家庭的重担,没日没夜的忙,可我们的生活依然十分拮据。有一年面摊生意不好,快要过年的时候,家里只有100多块钱。临近过年,什么都没买。
(我和最亲爱的妈妈)
原本以为要吃泡面过年了,谁曾想年前买的彩票居然中了几千块钱,我们全家高兴坏了,真的是天无绝人之路,我们一家美美地过了个好年。
因为每天和妈妈出摊,身上总是有面油的味道。去到学校免不了会遭到一些调皮同学的嘲笑和捉弄,又因为家庭原因,我一直都很胆小自卑。
有一次我刚到班里,几个男同学又过来欺负我,我吓得不知所措。这时突然过来几个女同学,她们像一面人墙挡在了我面前,把我围在里边,我当时特别的感动。
从那以后,我们6个人就成了好朋友,直到今天我们认识已经12年了,依然是最好的闺蜜。她们的出现点燃了我的自信,让我的学校生活不再像以前一样黯淡无光。
(在我人生最暗淡的时候陪着我,到今天我们走过了12年)
2013年我17岁,相当于国内的高中毕业,因为成绩一般,还有家庭原因,我想早一点自立,不想再成为家庭的负担,所以选择早点出来做事挣钱。
可因为没有文凭,工作不好找,就想学一点技术傍身。于是去理发店做了学徒,每个月有1600元人民币的工资,干了半年左右就被选中去服兵役。
在马来西亚,大多数适龄青年男女都得去服3个月兵役,我也一样。可万幸的是,在部队只待了一个多月,我的哮喘病犯了,就被提前赶了回来。
(2018年服兵役)
回来以后,我去了另外一座城市干起了老本行——手机销售。
从前台、收货、出货、销售,整个手机店的工种我都干过,每个月底薪虽然只有2000多,但加上提成也能挣到4000左右人民币。因为收入还不错,我干了3年。
感谢这个时代,足不出户就可以认识全世界的人。
20岁那年,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在巴西的中国女孩。虽然至今我们都没有机会见面,但是我们每天都有说不尽的话题,从来不觉得陌生。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遇到她是我一生的幸运,是她让我更加了解中国。
2017年的时候,妈妈的面摊经营上有了一些困难,招不到合适的工人,我只能辞职回去帮妈妈。我和妈妈一起干了将近3个月,面摊有了起色,妈妈的手里也攒了一些钱,可以找工人了,我才离开家去了爸爸所在的城市——柔佛。
(工作中的我)
自从爸爸妈妈分开以后,我只有在假期去爸爸那里,后来因为一边上学一边做兼职,就没时间去了,所以和爸爸的感情很生疏。
在柔佛我找了一份补习班前台的工作,工资和之前差不多。为了工作方便,我在附近花500块钱租了一个小房间,每天走路一公里就可以到店里,在这里干了一年多,休息的时候就会去看望爸爸。
到2018年的时候,朋友介绍我去首都吉隆坡打工,说可以多挣钱,我就把这份工作辞掉了。在吉隆坡是做酒楼服务员,包吃包住,每个月加提成可以挣到5000多。
酒楼的女经理对我非常好,只要工作状态不佳,她都会耐心询问、开导。有一次我生病,她亲自给我煮粥,让我感到特别温暖,所以我一直在那里工作到来中国之前。
(我和哥哥)
因为经常上网,2019年我在网上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有趣又幽默的中国小伙。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