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首富快100岁了还在为继承人发愁:谁将是商业巨人的接班人?
2022/08/17

郭鹤年从未在公开场合谈论继承人问题,但媒体总是喜欢引用他那句“儿孙能如我,何必留多财。倘若不如我,多财也是空”来证明他选继承人的“唯才论”。继承商业帝国考量因素很多,但就年龄来说,郭鹤年的心里天平偏向谁,不言自明。

近日福布斯发布2022年马来西亚富豪榜。

99岁的亚洲商业教父郭鹤年,在身家缩水10%的情况下,仍以110亿美元登顶该榜单,大马首富的宝座他已经坐了二十多年了。

从卖米面做起,郭鹤年在白糖、酒店、房地产、船务、矿产、保险、银行、传媒、粮油等诸多行业都成为行业翘楚,被称为“永不破产的巨人”。中国人熟知的北京国贸、香格里拉酒店、金龙鱼、嘉里中心都是他旗下的产业。

纵横商界七十多年,郭鹤年鲜少接受采访,也不爱高谈阔论,他人生最大的八卦是“差点做了邓丽君的公公”。外界甚至一度认为,或许正是因为大儿子与邓丽君的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大儿子一度消沉错过了接班的好时机,才让郭鹤年快100岁了,还在为继承人发愁。

前几年他还说:“人生七十古来稀是旧社会的说法,现在,九十岁才是古来稀。人生一定要有挑战。”

▲郭鹤年 图源:视觉中国

1.

/ 不可模仿的“教科书般”发财案例 /

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市盖山,祖上早在清朝末期就开始在马来西亚经商,家庭富足。1923年10月6日他出生于马来西亚,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

1947年,24岁的郭鹤年拿着家里给的10万马币做资本,在新加坡戏馆街租下的一座三层老店,成立了“力克务”公司,经营商务、船务经纪、杂货业等。

父亲去世后,为了避免争家产的情况,在母亲牵线下。1949年1月,郭鹤年三兄弟与几个同族堂兄弟合资成立“郭氏兄弟有限公司”,继续经营父辈的米面生意。因才能出众,26岁的郭鹤年被推举为公司董事长,正式成为郭氏家族的“掌门人”。

▲青年郭鹤年

1952年,郭鹤年的二哥郭鹤龄因参加政治活动被英殖民当局射杀,郭鹤年也受到监视。为了躲避风头,他前往英国暂住,三年时间他认真研习企业经营的方法,同时考察了伦敦商品交易所的期货交易。

1955年郭鹤年回马来西亚后,将食糖生意加入到公司业务中。

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欲摆脱殖民国家对其工业掠夺,郭鹤年瞄准机会打算在本国建立糖厂。这个想法在郭氏家族董事会上遭到质疑,一方面马来西亚除了自然条件适合种植甘蔗,工业条件并不好,另一方面制糖业前期需要投资大量的资金,会掏空“郭氏兄弟”。

郭鹤年力排众议,率先建立糖厂,并把资金全部投入炼糖业。由于出手够快,郭鹤年生产的糖一直供不应求,公司多次扩建厂房。

实业之外,郭鹤年还通过期货市场赚钱。糖作为大宗商品交易过程风险不低,卖方一般会通过期货交易做风险对冲。

最惊险一次发生在1963年,郭鹤年看好糖价持续上涨,放弃了风险对冲,以每吨35英镑价格不断买入期货,后面期货涨到40英镑,可是没多久价格突然跌到30英镑,郭氏兄弟公司因此损失巨大。

此时老天帮了他,当年9月“飓风弗洛拉”横扫了加勒比地区,导致当时全球最大的糖出口国古巴的甘蔗损失严重,国际市场上糖价一路暴涨。

死里逃生的郭鹤年因此一年时间净赚1400万马币,在当时约500万美金,这是相当大的一笔钱,经营多年的郭氏兄弟全部资金才500万马币。

有钱之后,郭氏兄弟快速扩张生意。70年代,公司每年控制的食糖总量达到150万吨,占据了马来西亚和新加坡80%的市场。另外通过多边贸易,还抢占了国际糖业20%的份额,“亚洲糖王”就此诞生。

七十年代初,亚洲局势大体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东南亚旅游业蓬勃发展。1971年,郭鹤年又看上了酒店业,他投资1亿马币,与新加坡经济发展局合作建成了著名的豪华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

“香格里拉”英文释义是“世外桃源”,藏语叫做“心中的日月”,还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首次亮相即获成功。

郭鹤年趁热打铁又在马来西亚、泰国、中国香港及内地兴建多所香格里拉酒店。

其中花费1.63亿港币在中国香港建立的九龙香格里拉,常年居亚太区最佳酒店前三名,入住率保持高水平。

如今,香格里拉集团全球开设80多家酒店。根据英国“品牌金融”(Brand Finance)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酒店品牌价值50强”榜单,香格里拉以19.87亿美元的品牌价值排名第6,是亚洲最大的酒店集团。

▲图源:视觉中国

上世纪90年代,郭鹤年又斥巨资收购香港《南华早报》、香港无线电视等香港重要媒体,使得他又多了个“传媒大亨”的头衔。

另外,郭鹤年带领公司还进军木材加工业、航运业、保险业、银行业等领域,即建立起一个从大米、白糖到酒店、保险、船务、房地产、银行、粮油、传媒的庞大的商业王国。

70年代中期,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国狂收“富人税”,郭鹤年说:“两国均对我们的利润征收惩罚性的税率,如果你赚了1元,基本上只能剩下0.5元。”

郭鹤年去意已决,他在等一个机会,来自中国的机会。

2.

/ 长袖善舞,

隐形在中国的商业大佬 /

1973年郭鹤年接到一个神秘电话,当时我国外经贸部属下的华润公司找到他,希望他能从国际市场上购买30万吨食糖。彼时,中美、中苏关系都处于低谷,这些糖对中国的发展建设十分重要。

郭鹤年爽快答应,放下了自己两个月的生意专门来做这件事。

这笔买卖并不好办,如果他亲自采购30万吨糖必然导致国际市场上糖价上涨20%-25%,“亚洲糖王”想到一招“暗度陈仓”。

当时日内瓦有个国际糖业大会,平常郭鹤年会派人去参加,但此次他决定亲自赴会,营造一种他很清闲的假象,私下却派人去巴西疯狂扫货。

“我想,我和他们一起开着会,他们就不会想到是我在买糖吧?”郭鹤年在自传中如是说。

巴西那边的“行动”还是被英国商人发现,悄悄对郭鹤年说:“你知道吗?最近巴西很奇怪,两三个从来没见过的很年轻的亚洲人,天天在糖区进出,好像有大事要发生。”

郭鹤年假装震惊,还要求对方有什么最新消息要互通有无,转身却一身虚汗。

几天时间,在郭鹤年“掩护下”手下凑够了30万吨食糖。这还不算,郭鹤年预计,消息一旦曝出,国际市场上期货价格会大涨,于是他顺道用华润公司的钱买了不少期货,一单下来帮助中国赚了500万美元,当时中国整个外汇储备也才8100万美元。

因为此事,郭鹤年被定义为爱国华侨,他顺势而为。1974年郭鹤年在香港成立嘉里控股有限公司,重点拓展中国香港和内地的业务。借此,将生意重心转移到中国。

当时中国香港地区作为亚洲四小龙已经崛起,郭鹤年紧随李嘉诚、李兆基于1974年成立房地产公司,并于1977年在九龙建成第一家“中国香格里拉大酒店”。

1984年郭鹤年在杭州建成内地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开启了他在内地的生意。

1985年,北京要建国贸大厦。本来这一项目是要交给美日财团的,但他们却托大,屡次提出苛刻条件,导致整个项目无法进行。

郭鹤年听说后,立马拍板决定投标:

“我们要有志气,不要给外面人看不起我们中国人。刚好我有一亿多美元现金在香港盘古银行,这个事情,应该我们中国人自己来做。”

最终郭鹤年出资5亿美元建成了“中国国际贸易中心”,并顺利完成了国贸二期、国贸三期,目前寸土寸金的国贸仅地价已超过2000亿。

郭鹤年对国贸物业只租不卖,110多万平地产每年从中获利50亿元,一年回报远超当年5亿美元投资,网友戏称他为“北京最牛房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