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中国游客:一下飞机,走进马来西亚槟城,还以为自己置身于潮汕
2023/01/16

有人曾经说过:

“当你走进槟城,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懒散的心,二是坚强的胃。”

但老艺术家还发现第三样东西,潮汕的脸。

槟城老街。图/图虫

一下飞机,走进马来西亚槟城,很多人会以为自己置身于潮汕:

以“汕头”命名的街,扑面而来的骑楼建筑,满眼的潮汕美食,甚至有些小吃摊档老板还能操着一口流利的潮汕话……

槟城第一眼,看成了潮汕。图/图虫

虽然槟城带了一部分“潮汕”基因,但你也别以为她只有潮汕。

槟城带给人的感觉,正如电影《初恋红豆冰》里所描述:

阳光、胡同、汽水、红豆冰、还有初恋,都可以在这片炽热潮湿的土地上肆意生长,再加上华人的脸孔和殖民色彩,正好构成一幅缱绻的南洋画卷。

槟城街头壁画和远处的大楼。图/图虫

槟城能带给人的惊喜,也绝不仅如此。

1

马来西亚槟城

你怎么长着一张潮汕脸

打开地图,你会发现槟城被横隔中间的海峡劈成了两半——一半是海岛,一半是陆地。

这也正如槟城人的性格,一半热烈,一半理性,慵懒之中又带着那么点儿积极向上的气性。

被一道海峡分隔两半的槟城。图/图虫

作为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城市,槟城有大马“硅谷”之称,人均GDP 49873令吉(约合83071人民元),相当于我们一个二线省会城市,这在东南亚来说,已经算是不俗的成绩。

明明可以靠海吃海的槟城,为什么这么拼?

再走近些你就会发现,这里带着将近一半的华人基因。

在槟城,华人人口占将近4成。图/图虫

在这块小小的104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住着近四成的华人,约69万。要知道,这里的马来人口也不过比华人多了2.8%。

而槟城的华人里,潮汕人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在这个热带海洋之上的小城,连吹来的海风,都可以嗅到一股独属于“潮汕”的咸腥味。

“南洋首富”张弼士在槟城的故居蓝屋,其祖籍为潮州大浦。图/图虫

马来西亚槟城到底可以多像“潮汕”?

嗯,当你发现连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奖的“潮汕式建筑”——韩江家庙(槟榔屿潮州会馆),也是在槟城,就不难想象得到。

槟榔屿潮州会馆。图/PENANG by Hotels.com

当潮汕人走进槟城,就像啪一声,解开了心底那道旧锁。

两者再碰在一起,就宛如故人相见:

街道上,排列出低低矮矮的南方骑楼,恍惚自己身处在汕头市区的小公园,那建筑里的一笔一划,勾勒出的不就是汕头老城区的样子?

槟城街头,超级像汕头的老城区。图/图虫

汕头小公园,记录着这里曾作为通商口岸的繁华。图/图虫

走在街上的马来人,从他们口中吐出马来语,也不免夹杂了一两个潮汕音。

穿街过巷,街头吆喝的三轮车夫,斑驳老旧的二层独栋小洋房,还有同款贴满老照片奖牌的传统小吃店,走进去,全是潮汕味蕾:炒粿条、蚝煎、潮州煎蕊、汕头四果汤……

就连马来人,有时也会来这种老旧茶室,吃上一碗潮州糜(粥)。

槟城街头的潮汕小吃店,当地人也时常光顾。图/作者供图

老茶室里,也像汕头传统吃店一样,贴满奖牌和名人光顾的老照片。图/作者供图

走进槟城的汕头街,这种感觉更为强烈了。

虽然槟城的美食有来自闽南的福建面、虾线,源自娘惹的呖沙、椰浆饭,还有各式酸辣的印度美食,但一到了晚上,这里便化身十足的“汕头”夜市:

人声鼎沸的推车摊档,集聚着同为觅食而来的世界各地深夜食客,不惜拉出十几米的队伍,只为叫上一份著名的“四大天王”——鸭粥粿汁、卤味粿条汤、炒粿条、四果汤。

果然潮汕美食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滋养出一批潮汕胃。

槟城美食,炒粿条。图/图虫

槟城夜市。图/图虫

满足了胃,在这座南洋遗梦里的城市,也藏着潮汕式的信仰。

一座座天后宫、玄天上帝庙、潮汕宗祠林立错落地排列着,哪怕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也要确保子孙后代能得到“老爷保贺”。

槟城的华人寺庙,在街头很容易碰到。图/作者供图

在槟城街头,潮汕人还很容易找到自己小确幸——比如潮艺馆、潮剧社等等。

恐怕就连潮汕人自己也没有想到,某些在本土都已经开始消亡的传统文化,在几千公里外,又可以重新遇见。

槟城潮艺馆,2020年又开始招生。图/官网、FB

那段缠绵百年的历史,恐怕一早就已唱响。

2

潮人下南洋,

在槟城的300年

潮汕人很早很早就来到槟城,比1786年英国殖民者开辟槟城岛还要早。

可以说,槟城的命运在很早以前便和潮汕人纠缠在一起,甚至从中获得了一些“胶己人”的性格。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